您现在的位置:中恒信网站首页 > 学习文苑 > 金融 > 金融不是虚拟经济

金融不是虚拟经济

更新时间:2008/03/31 编辑:凌海发 点击次数:22068

  自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的不稳定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话题。“金融是虚拟经济”的看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虚拟经济”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负面的价值判断,容易让人联系到“虚幻”、“泡沫”、“不稳定”等等。

  我们不赞成“金融是虚拟经济”的提法。因为,金融在经济中起到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降低风险的作用,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提法给人们的思想所造成的障碍会直接反映到实践中,不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由于实行资本管制,所以幸免遇难。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并没有受到直接的金融打击,但是东南亚国家的惨痛教训无疑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的金融体制本质上并不比受到金融危机打击的国家更为健康或更为稳定,幸与不幸的差别就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封闭的,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但是,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一体化进程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迟早要融入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中。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中国金融体系感到忧心忡忡。国内经济学界因而展开了有关中国金融体制及其稳定性的讨论。并且,有许多学者提出了“金融是虚拟经济”的命题,认为金融的虚拟性会导致泡沫的产生;所以,中国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调控”。关于“金融是虚拟经济”的讨论就始于此时。

  虽然,这些关于“金融是虚拟经济”的讨论有其合理之处,但我们不主张使用“虚拟经济”一词来描述金融,更不同意把金融活动及其载体看作是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我们认为,将金融定义为虚拟经济不仅在逻辑上是不严密的,更会在实践上造成人们的思想障碍,不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内对虚拟经济的理论讨论

  在阐述我们的观点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国内理论界对于虚拟经济的相关讨论。

  国内对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的定义往往是基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这个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虚拟资本”的概念,英文是“fictitious capital”,德文是“fiktiveskapital”。它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有价证券等。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信用化的过程即是虚拟化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国外出现了与真实经济“realeconomy”相对称的虚拟经济“visualeconomy”的概念。而此“虚拟经济viaualeconomy”,非彼“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李剑阁,2001)。本文中所讨论的虚拟经济指的是fictitious economy.

  国内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与虚拟资本有关的、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的经济活动;通俗的讲,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的产品就是各种金融工具,包括各种衍生工具(成思危,2001)。在这种定义中,整个经济活动被划分为两部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而虚拟经济则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李晓西,2001)。而另一种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则与上述定义略有不同: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并没有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而实体经济指人类的生产、服务、流通和消费活动。其中的“生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如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秦晓,2000)。

  大体上,国内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分为以上两类。一类是将整个金融划分为虚拟经济;另一类是将金融活动中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看作虚拟经济。无论是哪一种定义,基本上都是为了说明金融的不稳定性及金融的过度膨胀可能给整个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还应看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泡沫经济产生后,无论其持续时间有多长,最后均会发生破裂并引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多方面的损害。”(李晓西,2001)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只针对第一种定义进行讨论和辨析,而对于第二种定义不再作讨论。因为,第二种定义中,将金融活动中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称为虚拟经济,可操作性不强,金融活动是一个整体,将其分为偏离所谓实体经济和未偏离实体经济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实体经济活动本身也依赖于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则金融是否偏离所谓实体经济是无法准确判断的。但是,第二种定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密切注意金融的健康发展,对于恶性膨胀的金融泡沫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不是虚拟经济

  什么是金融?“金”指资金,“融”指融通,“金融”是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金融体系是有关资金的集中、流动、分配和再分配的一个系统。它由资金的流出方(资金盈余单位)和流入方(资金短缺单位)、连接这两者的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及对这一系统进行管理的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

  金融对于现代经济的运行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概括地说,金融在经济运行中起到了两个最根本的作用:一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分散风险。

  金融通过融通资金、传递信息、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方面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资金融通。在市场经济中,任何时刻都存在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两者之间有合作的可能:资金盈余方把多余的资金以获得一定利息回报为条件借给资金短缺方,而资金短缺方在得到资金后可以顺利地进行生产或消费,并为此付出一定的利息;这样一来,双方都从这个交易中获得好处,是帕累托改进。由于资金盈余单位的钱可能是十分分散的,任何一个盈余单位都无力进行大的投资。通过金融中介——银行,可以把这些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许多有利可图的大项目,达到经济学中所说的规模经济。这样,通过资金的融通活动,社会中的资金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个人)流向了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的生产部门),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福利。

  信息传递。金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还通过其信息传递的功能得以实现。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期货合约等等,不仅是金融交易的载体,而且它们的价格还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任何一个投资人都无法了解经济中的每个行业和行业中的每个企业。但是,社会中总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些投资人了解某些行业和企业,而另外一些投资人了解别的行业或企业;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形成对某行业或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判断,并据此在金融市场上买卖相关的股票和债券。这样,相关金融工具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信息。在这样的金融市场中,资金朝着盈利能力好的行业或企业流去,因此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的确能够看到金融工具的价格在某个时期并不能反映真实信息,尤其是存在经济泡沫的情况下。但是,并不能据此就不发展金融了,甚至关门大吉。相反,还应当坚持发展金融,通过市场机制来最终找到真正的价格。这就好比要寻求真理,就应让大家大胆发表意见,其中有许多谬误,但最终真理可以战胜谬论,被大家接受。如果一旦发现谬误,就立即停止所有人的发言,真理就不可能产生。当然,此过程需要秩序、法规和监管。

  提供流动性支持。金融市场和各种金融工具的存在还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使得人们或企业可以更好地安排生产和消费活动,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一个企业在生产之前需要原材料,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从供货商那里取得原材料;而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生产出来之后一定能产生较高的收益。如果这个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或汇票等,它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卖出金融资产,然后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容易兑现,可以为拥有者提供很好的流动性。这样,一个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通过金融活动使得自己的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可见,金融通过为经济提供流动性支持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金融除了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还通过大数定律、提供专业化服务和套期保值来有效地分散和降低风险。

  根据大数定律来分散风险。金融中的保险业增强了社会各个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一个人一生中遇上车祸的几率极小,而一旦遇上,损失几乎是不可承受的。因此,许多人愿意现在付出一定的代价,用以换取在未来遇到灾难时获得赔偿的权利,保险业由此应运而生。保险的存在使得人们只需平时拿出少量的资金投保,就不必担心遇上灾难时出现需要资金而不得的情况。这样,保险通过把许多人联合到一起而为他们提供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对于企业也是一样的。

  金融提供专业化服务来降低投资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金融市场上广为人知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要进行多样化投资。但是如果把鸡蛋放入几个不同的篮子,意味着要同日寸照看几个篮子,人的精力是否足够呢?因此,单个的投资者要实现投资的多样化有一定的困难。另外,投资者还需要具备投资的知识、能力和信息,这些都是单个的投资者从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证券投资 | 企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会计网 | 政策法规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财务软件网 | 联系我们 |
广东中恒信会计师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 By Linghaifa Copyright @ 2008-2198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8017453号